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是不是也发现了,身边不少人一边喊腿脚不灵,一边却整天坐着不动?有些糖尿病患者,明明血糖控制得不错,却总觉得人虚、脚麻、走几步就累。
医生说“动一动”,可怎么动?动多少?动什么?一不小心还怕出事。
近几年,有个动作悄悄在健康圈火了起来——踮脚。别看动作简单,背后藏着的门道,可真不少。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多个研究中,专家注意到一个现象:糖尿病患者只要每天坚持踮脚这个动作,不用花钱、不用复杂辅助工具,不出半年,身体竟然出现了7个明显的积极变化,而且不少人都说“变化是悄悄发生的,突然有一天才意识到,整个人精神都不一样了”。
糖尿病属于“沉默的慢性病”,很多时候表面看不出什么端倪,但它带来的问题却悄无声息地在身体里发酵。
脚冷、腿麻、小腿抽筋、反应慢、容易累、眼花、睡不好……这些问题乍一听,哪儿像血糖高呢?但它们不少都跟血糖波动和血液循环有关。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踮脚这个动作,其实早在中医、康养、运动医学等多个领域都被提及。不少院士专家也参与了相关研究,发现这个动作虽然简单,但对糖尿病患者的帮助意外地大。
踮脚时,人的小腿肌肉、大腿肌肉、脚趾、脚底筋膜都会参与进来,整条腿的血管像是被轻轻“唤醒”了一下。久坐久站导致的血液回流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缓解。
有位退休教师,患糖尿病十多年了,平时饮食控制得挺好,但就是走不了路,腿一沉就懒得动。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后来听人说踮脚不错,就每天做几十下,也不指望有什么惊喜。没想到两个月后走路不喘了,晚上睡觉也不再抽筋。她自己也说,动作虽小,可坚持下来,整个人像换了条腿。
首先改善的是下肢循环问题。糖尿病患者常常因为血糖偏高,导致血管弹性变差,尤其是腿脚部位,经常会感到冰凉、麻木,甚至走路时间稍长就乏力。
而踮脚这个动作,能激活小腿肌肉的“第二心脏”功能,帮忙把静脉血液推回心脏,腿脚供血好了,走路也就不那么吃力了。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二个变化是胰岛素敏感性有所提升。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但简单说就是,身体更愿意“听胰岛素的话”了。原来同样一顿饭,吃完后血糖飙升,现在可能反应没那么剧烈。
这跟踮脚时肌肉参与程度高有关,肌肉一动,就会消耗血液里的糖分,帮忙“清理”多余的血糖。
第三个令人欣喜的好处是体重更容易控制。有人觉得运动就得跑步、跳操,才算“燃脂”。其实不然,踮脚虽然动作小,但时间长了,肌肉的耐力训练效果不容小觑。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尤其是对腿部力量薄弱、运动能力受限的糖尿病人来说,这种低强度的肌肉刺激,反而更容易坚持下来。
很多人说自己吃得明明不多,可体重就是下不来。其实问题就出在“动得太少”。踮脚这个动作,不仅动了肌肉,还激活了基础代谢。长期坚持,基础代谢提升了,即使不额外运动,身体也能悄悄多消耗点热量。
第四点是改善睡眠质量。糖尿病人常常晚上睡不好,有的是因为低血糖惊醒,有的是因为腿抽筋、麻木、刺痛。踮脚能刺激脚底的神经末梢,增加血流量,缓解局部肌肉紧张。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很多人反馈,坚持踮脚一段时间后,晚上腿不抽了,入睡也比以前快,早上醒来不再觉得“睡了一夜还像没睡一样”。
有位大爷,每天晚饭后靠着沙发边看电视边踮脚,没几天就发现腿不抽筋了。原来晚上他总得半夜爬起来活动一下腿,现在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第二天精神也好多了。
第五个变化是心血管状态在慢慢改善。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增加心血管的负担,特别是高血糖状态下,容易造成动脉硬化。踮脚虽然不能替代运动,但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血管舒张,促进血液流动,对心脏来说就像是一种温柔的“按摩”。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六个改善是神经末梢的反应速度变快了。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是一种让人很头疼的并发问题。轻则麻木重则疼痛,痛的像火烧、像针扎,整个人坐立难安。而踮脚能刺激脚底和小腿的神经,让这些“迟钝”的神经重新活跃起来。
虽然不能一夜之间恢复如初,但不少人反映,脚底的感觉变得更敏锐了,不再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没知觉。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七个不太被提起,但非常重要的变化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变好了。长期血糖控制不好,整个人容易疲惫、情绪低落,有时还会莫名烦躁。踮脚这个动作虽然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主动的身体介入。
当人有了“我能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意识,心理状态也会随之改善。更何况,血液循环好了,大脑供氧也跟着提升,思维清晰度和情绪稳定性都会悄悄进步。
说到底,踮脚不是魔法,也不是万能钥匙,但它的确是一个门槛极低、风险很小、回报却不俗的动作。尤其适合那些因为年龄、体力、病情限制而无法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只要肯坚持,哪怕每天只做3组,每组20下,也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身体打下良好基础。
踮脚也讲究方法。不要只在原地随便抬脚尖。标准做法是站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将脚跟抬起,脚尖着地,保持2秒再缓缓放下。动作要稳,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是在有支撑物的地方进行,避免失去平衡。
不少人会选择在刷牙时、等电梯时、煮饭时、看电视时进行踮脚。每天找几个碎片时间,悄悄积累,久而久之,身体的变化会像窗外的树悄悄长高一样,让人欣喜又惊讶。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踮脚虽然简单,但它背后的意义却不简单。它是主动参与健康的第一步,是在忙碌生活中留给身体的一点温柔关照。糖尿病虽然不能根除,但生活质量完全可以靠点滴积累来提升。
与其等身体出问题后才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给身体一个“悄悄变好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