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日本的法务省公布了去年的归化数据,说实话,这组数字让很多人都吃了一惊。
2024年一共有8,863个外国人拿到了日本国籍。这里面中国人最多,3,122人。韩朝加起来也只有2,283人。换句话说,在日本成为新日本人的最大外国群体,从传统的韩国、朝鲜人变成了中国人,这可是五十年来头一次。
过去日本加入日本籍的主力是谁?毫无悬念,韩朝籍。毕竟由于历史原因,老一代的韩朝人早早在日本扎了根,他们的后代也都在这边生活、工作、结婚、落户。
所以归化(入籍)变成了水到渠成的选择。而且这些人很多属于特殊永住者(就是战前就来到日本的那批韩朝裔的后代),归化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但这几年,韩朝裔归化的速度慢了,法务省自己也说,是因为这一波人里“能归化的差不多都归化完了”。
中国人的情况就不太一样,要说实在的,老一辈中国人对移民日本真的兴趣不大,有钱人更愿意去欧美。无论是移民潮还是留学潮,很多中国家庭要么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要么选英国欧洲,觉得那边机会多、前途广,孩子能学好英语,身份转换更划算。
至于日本在很多父母辈的心里,还是有点复杂——虽然文化近,但历史包袱也重,语言又不像英语那样“全球通”。但是这几年,情况真的变了。新一代中国年轻人和家长(主要是30代、40代),对日本的印象早就不是“那个历史上的印象”,反而多了动漫、游戏、美食、购物这些生活层面的向往。
很多80、90后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玩的游戏、吃的拉面、用的日货,都已经让他们觉得日本并不陌生。不少人觉得日本“更安全、更安静、也没那么卷”。不少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先来读书,慢慢工作、安家,到了考虑身份的时候,归化日本也就成了一个很顺理成章的选择。
走在东京的闹市区街头,每隔100米,你大概率会遇到一个老乡
说回制度本身,日本归化的条件其实并不轻松。要在日本连续住够五年,日语能说会写,没有犯罪记录,年满18岁,能自食其力,还得放弃原国籍。可对一些人来说,比起“永住权”(一般要住满10年,条件还更繁琐),从这点来看归化反而更简单,唯一的麻烦就是以后回国,不能待太长时间。
反正两个路子都要查收入、查税、查人品,归化通过了直接就是日本籍,也不用再担心签证每几年续一次,也不用担心出了点意外事故被遣返。甚至有人说,归化和永住的区别,就差一个能不能投票,或者说被日本政府赶不赶得走你。
还有一点值得说,现在归化者的来源地越来越多样了。以前你要是去日本的小城市、乡下走走,常常能看到在那边开烤肉店的韩朝后裔。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南亚国家的人也在归化,比如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这五年,南亚国家的归化人数从1,700多人直接翻到了3,400多人。
很多是最早以技能实习生身份来的,后来留了下来,慢慢考过语言关,混熟了,决定把家安在日本。这说明日本虽然嘴上说不是“移民国家”,其实早就有一套自己的移民“潜规则”了。
顺便提一句,从2024年4月开始,日本还悄悄把归化者名单的公告给藏起来了。以前是纸质官报公开,现在变成网上“隐藏”90天,说是出于隐私保护。对于刚刚归化的人来说,这或许也算是一种尊重吧。
日本社会本身其实很慢热,对移民还是谨慎,但现实的变化挡不住。每年几千个新归化者,时间拉长了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等再过十年,走在东京、名古屋、大阪的街头,你会发现身边的“新日本人”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那一类人了。中餐馆老板、IT工程师、超市店员、动画公司里的画师,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新面孔,把日本社会一点点地“搅和”出了新的味道。
其实,这种变化就像日本街头的小巷,每天都在发生,也悄然地改变日本社会生态。
对此日本网友如此评论:
“曾经有一位知名人士在电视节目上公开表示,自己其实对日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只是因为日本护照免签国家最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的护照,所以出于事业上的考虑才选择加入日本国籍。(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他本质上还是完全的中国人。)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但我认为归化手续不应该只是机械地照流程办理。(比如,可以通过设定一些问题,让AI判断归化者的真实动机和想法等。)”
“我在大阪经营着一家房地产公司,实际上,几乎所有金额超过一亿日元的大型收购案,买家都是中国人。不论是整栋公寓楼还是土地等各类资产,基本都被他们收购。老实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被外来势力“接管”的局面,未来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我最深的感受是,除了雄厚的资金外,他们那种拼劲和决策的速度也远超想象。虽然守住自己的利益很重要,但与此同时,我认为日本人也需要变得更有竞争力,避免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走。”
“无论归化人数增多还是减少,或者归化者主要来自哪个国家,这些其实都不是最核心的问题。真正重要的是归化的“标准”本身。比如像提交誓约书等,在其他国家已经是常识的程序,日本也应该顺理成章地采纳。永久居留和归化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对这个国家和文化的忠诚。当然,我承认日本人当中也存在缺乏忠诚心的人,但如果因此就认为“归化的人也不需要忠诚心”,那就本末倒置了。如果新加入社会的人没有比原有成员更高的认同感和素养,这个共同体就无法变得更好。”
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