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21日讯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初玉祥主任利用早交班时间带领科内医务人员学习如何科学管理患者体重。
首先,体重是反映身体营养状况和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多种健康风险,包括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肥胖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导致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等问题。另外一方面,体重过轻或者营养不良也会带来健康问题,低体重可能与免疫力下降、贫血、骨骼疾病等都有关系,同时还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应该重视体重的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来维持健康的体重。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常用标准,其计算方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
BMI=体重(kg)/身高(m)2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24之间
超重 24≤BMI
轻度肥胖 28≤BMI
中度肥胖 32.5≤BMI
重度肥胖 37.5≤BMI
极重度肥胖 50 ≤BMI
患者入科后,责任护士给予患者称体重、量身高、测腹围。计算BMI值,正确评估患者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
对于肥胖的患者,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糖饮料、零食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同时要注意控制每餐的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其次加强运动锻炼,运动的量要保持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提高基础代谢率。体重过轻的人群也同样需要关注。因为体重过轻意味着身体缺乏足够的营养,同样会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体重过轻患者指导其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特别是要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同时注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有助于健康增重。其次就是适度地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对于体重过轻的人群,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还能促进食欲和营养的吸收。在这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患者肥胖已经合并了心血管病或者其它的慢性病的话,在指导运动计划、运动方案之前,需要与主管医生进行讨论。无论是肥胖还是体重过轻,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负面的情绪,因此要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体重观,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体重管理。
医院将继续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BMI值进行计算,根据不同人群的体重状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心内科全体医务人员,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服务,帮助我们患者更好地管理体重,促进身心健康。(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