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用车社又来侃车啦!
今天聊聊中美贸易这档子事,本来大家就当连续剧追着看,谁成想剧情大反转,战火烧到了汽车圈,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挨烫的竟然是山姆大叔自家的车企!
这出戏啊,得从一份纸面协议说起。
前总统川普(纵然卸任,余威尚存)和东瀛岛国敲定了一项新关税协定,条文一经公开,美利坚的汽车制造商们顿时炸开了锅,感觉后背被人狠狠地捅了一刀,那滋味,别提多酸爽了。
何故如此?
简而言之,这份协定的核心就是美日两国互相下调关税壁垒,尤以汽车行业为甚。
原本,美方计划对舶来的日本汽车征收高达四分之一的关税重税,现在倒好,直接砍到了15%。
您说说,那些指望仰仗关税保护自家市场的美国车企,能乐得起来吗?
换谁都得心里犯嘀咕。
这事,细琢磨起来,颇有几分玩味。
这就好比你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自家田里刨食,盼着秋收时节能卖个好价钱,结果隔壁老王突然跳出来,扯着嗓子吆喝:“各位乡亲父老,我这儿进了一批洋货,跟您种的一样,但价儿更低,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啊!”您说您是什么感受?
恐怕连磨刀的心都有了吧?
当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背后定有盘根错节的缘由。
须知,日本乃是美国举足轻重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在汽车出口领域。
数据显示,上一年,日本向美国市场输送了137万辆汽车,占其对美出口总额的三成有余。
这可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如今,削减关税,一方面可以稳固与日本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给其他国家,诸如南朝鲜、欧盟等,立个标杆:“诸位瞧好了,和美国做买卖,甜头大大滴有!还不赶紧来洽谈?”
这招“投石问路”,玩得真是炉火纯青!
然而,美国本土的汽车巨头们可不买账!
通用、福特这些大佬级企业,直接跳出来唱反调,指责此举无异于“胳膊肘往外拐”,对美国汽车工业和蓝领工人百害而无一利。
试想一下,原先仰仗高额关税,美国车企还能勉强与日本车企分庭抗礼,博弈一番。
如今关税骤降,倭国车企的售价势必更具竞争力,那么美国车企还拿什么去竞争?
莫非要拱手让出市场份额,黯然退场不成?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通用、Stellantis等企业,早已被高企的关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Stellantis就曾公开表示,关税政策已使其蒙受了高达三亿欧元的巨额损失!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让任何一家企业肉疼不已!
因此,美国汽车制造商们的心情,不难理解。
这就好比你雄心勃勃地参加一场竞速赛,原以为自己夺冠在望,结果比赛规则突然更改,允许对手使用氮气加速,你还拿什么去争?
事实上,这已并非美国本土车企首次对贸易协定提出异议了。
早先,英美两国达成关税互惠协议之际,美国车企就曾表达过强烈不满。
它们声称,降低关税将使得进口汽车比本土制造的汽车更具价格优势,这简直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
说到底,美国车企担忧的,无非是自己赖以生存的饭碗被人砸烂。
毕竟,商场如战场,稍有不慎,便会身陷万劫不复之地。
没有谁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时代淘汰。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任何人都无法逆历史潮流而动。
闭关锁国那一套,早已经被时代所抛弃。
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当然,这种竞争也须讲究公平公正。
假如美国政府一味地偏袒外资企业,罔顾本土企业的利益,那么美国本土企业必然会怨声载道,积怨难平。
因此,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便显得尤为重要。
既要积极维护自由贸易的原则,又要切实保护本土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诚如《道德经》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谈及此处,不妨再将目光投向大西洋彼岸的欧盟。
欧盟方面已经放出风声,假若美欧贸易谈判彻底破裂,且美国执意对欧盟商品课以重税,那么欧盟也将毫不手软,准备对价值逼近100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挥舞关税大棒,这其中就包括波音飞机、各型汽车等。
这场面,当真可谓是剑拔弩张,火药味浓烈至极!
欧盟的反制措施,是对美国贸易强硬立场的直接回应,亦充分展现了其捍卫自身利益的坚定决心。
这也清晰地表明,在全球贸易的博弈中,没有谁是甘愿任人宰割的羔羊。
你若胆敢侵犯我的利益,我必将以牙还牙,坚决予以反击。
这种“以关税制关税”的应对之策,短期内或许会加剧贸易摩擦,推高商品价格,对航空、汽车等诸多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但从谈判策略的层面分析,明确反制措施无疑能够显著增加欧盟在谈判桌上的筹码,使其在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然而,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最终有可能会对双方经济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因此,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除了汽车关税之外,先前实施的关税举措,还波及到了钢铁、铝制品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
美国两家大型钢铁生产商(克利夫兰-克利夫斯、钢铁动力)第二季度的销售价格均高于第一季度,今年美国钢铁生产商的整体涨价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6%;关税壁垒的设立,让钢铁进口数量锐减,为本土企业创造了价格上涨的空间。
然而,下游企业,例如戴姆勒卡车,却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而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由此可见,关税这把利刃,既能伤人,也能自伤。
总结一下,再来看看中美贸易。
近期,双方筹备展开第三轮磋商。
中方代表团计划在七月下旬赴北欧与美方举行经贸会谈。
这着实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须知,中美经贸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球经济举足轻重。
若中美贸易能重回正轨,对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回顾前两次的会晤,双方都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
例如,中美两国互降关税,美国放宽了对华出口EDA、大型飞机、乙烷以及相关芯片的限制,而中国也相应增加了稀土等战略物资的出口数量。
正因如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满怀期待,期望接下来的第三轮磋商,能够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归根结底,贸易战,打到最后,受害的还是普罗大众。
希望各国能够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坐下来好好商榷,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那么,各位车友,对于此事,你们又有什么高见呢?
您认为中美贸易谈判,最终会走向何方?
不妨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
颇有意思的是,这场关税风波,最终又将对咱们老百姓的购车选择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物美价廉的进口汽车,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